Where I Linger | 首尔 003
- Nicole Shi
- 5月11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在结束了20天的日本独自旅行之后,我来到了首尔。和我的朋友Nancy共度三天简单的生活。在汉江边的星巴克,我写下了这部分内容。

我一直把韩国当做是一个旅行的中转地,并没有必须要停留的原因,仅仅只是因为我的朋友在这座城市持久地生活。我可以在她家借住几天,从而感受到人生的变化感。而我这次却把韩国当做了一个可以逃亡的战场,迫切地想要离开solo trip的阴影。在漂泊日本的第16天,我和Nancy说,我再也不想要一个人旅行了,被世界孤立的感觉真不好受,曾经我以为,旅行的本质是在非惯常的生活安排中,在不同的国家和城市的语境下,感受文化的差异性。即使是一个人,也可以在这种巨大的差异和冲突中享受旅行的快感。如今我的观念进行了极大的扭转,我发现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其实很脆弱,再好的美景,再美味的事物,其实都是客体,能够被注入的感情微乎其微。所有的记忆到最后留下来的最深刻的沉淀,其实还是来源于个体和外界的联系,特别是人和人的链接。
这个下午,我在阅读五月的书:被讨厌的勇气。里面提到:在“人不受感情支配”这个层面上,进而在“人不受过去支配”这个层面上,阿德勒心理学正是一种与虚无主义截然相反的思想和哲学。我在过往的人生经历中被不断重塑的可能是处理事情的能力,而处理关系、处理情感能力一直是我在不断刻意逃避的。我不愿意被情感支配,也不愿意让自己限于多角关系中,甚至我会刻意快速斩断这类关系。但是到了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我发现可能这种选择也对我造成了制约。人的孤独感的根源其实是,人是社会构成的一部分,所有的触角能够触达的其实是更加广阔的世界,当一些表达无法在现实或者虚拟的世界得到回应,那么孤独感便会袭来,并且吞噬。
在日本我昏昏沉沉停留了20天,从东京到京都再到濑户内海的小岛,我坐遍了所有的交通工具,看到了城市的奇景,看到了古都的苍老和葱郁,也看到了山和海,艺术和灵魂,我尝试和自己对话,也尝试和那些历史对话,但是当我尝试和身边的人对话的时候,身边空无一物。
而和朋友走在韩国松弛的街道上,一切寂寥似乎被慢慢消解。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