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009 | 品牌框架、学coding、自我表达
- Nicole Shi
- 5月21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在漫长的旅行结束之后,我重新回到了家乡,开始在带着年少气息的容器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和他者的的边界和关系。在这几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似乎慢慢剥开迷雾看到了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的本质和内核。以前,我总是在很多的选择中进行犹豫和忏悔,或者说,我刻意给自己制造出选择的可能性。但是现在,我可以触碰到的选择都慢慢归于一个雏形的延伸,那便是:对话,创造,学习和影响。
当一个值得我去遵守的逻辑浮出水面,选择也会变得异常简单。
再谈拖延症和完美主义。虽然不想承认,但我确实有很明显倾向。特别是在进行一些底层的创造性构建和未知领域的学习的时候。最近有两件对我来说优先级很高的事情,一个是搭建我的公司的网站、公众号和迭代停更一年的小红书平台,实现跨平台的产品矩阵;另一个是从0到1学习代码。这两件事情我都没有做好,我总是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工作到凌晨,但是总觉得工作效率很低,很多必须得做的事情被我刻意放在一边,学习也是照猫画虎,只能去领略一些皮毛,没有深刻地理解其中的方法。
所以我来通过文章的形式来帮助我整理一下我的工作流和学习流(因为这两件事情是临时加入到我的生活框架中的,重要且紧急且高重复度且长周期的事情),另外就是我打算去运作但是没有下定主意去做的社交媒体个人IP运营,这个可以后面谈。
关于工作品牌框架
映识教育的品牌以前其实近乎于无,只是今年我才开始注重这个部分的打造,从而使得我的产品成为一个有灵魂,有自己思考能力的容器。而我也发现,当我慢慢遇见过更多人,经历过更多事情,有更多的开悟的时候,我也不希望我的产品是单向度、没有质感的。当然这并不是指我要给它假象和光环,而是我借产品之口的自我表达以及对于真实世界的期许。
我也很感谢在我的成长路径中遇到的那些好产品,他们持续给到我莫大的灵感和力量。我会去通读一个品牌不断迭代的包装(表达)和精神领域,会去了解品牌创始人一路走来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也会去梳理这个品牌的产品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我往往并不是以一个消费者的角色来体验,而是一个创业者、学习者或投资者的角色来观察。
最后我发现,我所欣赏的那些品牌和我想要成为的方向往往是一致的,我在心里面珍视的榜样也是我未来想要成为或者正在成为的样子。所以,即使表达价值观,构建品牌力这件事情,从短期来开对于营收的帮助很小,并且需要我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冥思苦想寝食难安,但是这件事情的边际效应是非常客观的。说那么多,其实我是想要不断地鼓励自己哈哈! 别偷懒了,抓紧构思起来吧~ !
关于学习代码
因为我的本硕背景的局限,所以学习代码这件事情我说了很多很多年了,今年因为一些契机我开始正儿八经学习起来。
以下是我的语言学习进度:
基础知识
前端开发
IOS
SwiftUI 20%
但是本质上还是属于照猫画虎,我对于代码和软件的学习还是非常的被动,有一种只是灌到了我的脑子里,但是我没有办法去消化(或者懒得消化)的症状。我觉得可能我需要做几个动作。
坚持学习,保持频率
复盘总结,进行知识点的积累
社交媒体的表达,结识同路人,提高学习的成就感
做一些小项目,以项目来认可
我需要重新思考一下具体的执行方式。但是起码这次我是在无痛坚持,做擅长的事情和喜欢的事情都是很容易坚持的,感谢我对于代码的100层滤镜,让我即使在机械的敲击复制的时候都觉得成就感满满哈哈!
关于自我表达
我其实对于媒体和算法一直持有比较消极的态度,我也不太愿意在快节奏的社交平台上去做自我表达。前几天和朋友pseudoyu还聊了这个这个议题:当一个程序员开始在博客写作
但是冥冥之中我的内心又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其实我需要克服内心的偏见和恐惧,在一些有特定的调性的社交平台中可以训练我的表达能力。不过我的迟疑其实来源于我对于别人评价的在意,我会反复去看我发表文章或者视频之后,在社交网络黑洞中激起的涟漪的大小,而这个确认的动作消耗了我很多的碎片的时间。所以表达这件事情没有错,我需要调整的是我对于外界想法和评价的看法。另外的的多个社交平台的名称也进行了可以统一,搜索史慧雯Nicole就可以在绝大多数社交媒体上看到我。这个议题可以讲的内容还有很多,可以之后再聊。
Comments